close

 

標題:

有關英國論語翻譯全文的光榮孤立

發問:

請問英國從18~19世紀都是光榮孤立,為何建立,有何成功例子?為何結束? 謝謝~

最佳解答:

光榮孤立(Splendid isolation) 是19世紀晚期英國追求的外交政策,由班傑明迪斯雷利與羅伯特蓋斯科因-塞西爾擔當首相時所主導。此名詞其實是由某一位訪問英國的加拿大國會議員所提出,讚揚英國積極不干預歐洲事務。 在各個時代,英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就是保持歐洲均勢 (balance of power) ,不容任何力量破壞這和諧局面。 而第二個目標就是保護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與自治領 (dominion) ,皆因自由貿易對帝國發展極為重要。通過殖民地的海路,尤其是連接英國與印度的蘇伊士運河,也不可缺少。 光榮孤立之策,可見於英國拒絕加入永久性聯盟或是與其他強國定下盟約之舉。在另一方面,她又重視自己在海外的殖民地保護國 (protectorate) 與附屬地 (dependencies) 。同時,在沒有英政府的直接管理之下,殖民者借成立勢力範圍與附屬國 (client state) 而建立了非正式帝國 (informal empire) 。其實,殖民地並不一定是國家主動建立的,而這情況在其他帝國中也有出現。 德國統一後,俾斯麥借用同盟制度 (alliance system) 牽制法國,防止後者報仇。他先後成立了三帝同盟、德奧同盟與在1882年與奧地利和義大利締結的三國同盟。 德國在工業與軍事上迅速崛起,令英國憂心。在德國海軍上將阿爾弗雷德馮提爾皮茨倡導下,德國大力擴張海軍,更令英政府大感頭疼。甲午戰爭後,中國被迫割讓遼東半島。但三國干涉,迫使日本把遼東還給中國。事件中,德國與法國和俄國共同干預中日關係,英國卻對此事無能為力,令英國輿論質疑光榮孤立是否仍應繼續。而在東方,日本也因此事有感委屈,認為只有與一歐洲強國結盟,才能確立她作為世界強國的地位。 最後,兩國終於在1902年結成英日同盟,正式結束英國的光榮孤立。英國與歐陸國家關係正常化,此可見於1904年的英法摯誠協定與1907年的英俄同盟。結果,1907年後,三國協約與三國同盟鼎足而立,大大增加戰爭爆發的機會,是一戰最後發生的重要因素。 其實,索爾茲伯里從未用光榮孤立去形容他的外交政策,甚至曾經反對使用這種詞彙。這是因為英國當時仍然與歐陸國家有經貿往來,雙方關係千絲萬縷,所以英國從未自甘孤立。索氏也認為,如果英國冒險切斷與歐洲事務的聯繫,將會十分危險,故此孤立絕對不光榮。 建立之原因: 1、英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就是保持歐洲均勢 (balance of power) ,不容任何力量破壞這和諧局面。 2、保護英國在海外的殖民地與自治領 (dominion) ,皆因自由貿易對帝國發展極為重要。通過殖民地的海路,尤其是連接英國與印度的蘇伊士運河,也不可缺少。 例子: 在德國統一之後,歐陸形成三帝同盟、德奧同盟以牽制法國,而英國則不願意介入歐陸的衝突糾紛。 在甲午戰爭之時,日本強佔了中國的遼東半島,中國曾經要求列強出面干涉,但是英國表示無能為力,而由德國、美國、俄國出面干涉要求日本退出遼東半島。 何時結束: 1902年,英國為了維護自己在日本與東亞的利益,而與日本成立英日同盟,而結束了英國的光榮孤立時期。

其他解答:論語翻譯全文郭明義

到下面的勸和論全文翻譯網址看看吧 ??http://*****

F9CF5F61A0029321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阮典沛農搭討技裕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